马的组词

走马 zǒu mǎ1.骑马疾走;驰逐。 2.良马,善走的马。 3.指驰马禀报军情或传递文书之人。 4.比喻时间短暂。 5.比喻匆促;快速。 6.见"走马灯"。
马铺 mǎ pū/pù亦作“马舖”。1.驿站。2.指驿站以马传递文书。
儿马 ér/er mǎ公马。
马说 mǎ shuō/shuì/yuè散文篇名。唐代韩愈作。作者有《杂说》四首,本文为其中第四首。文中以伯乐和千里马作比喻,论说了人才和识拔人才者的关系。立意新巧,短小精悍。
额马 é mǎ1.清时驿局核定数量的马匹。
风马 fēng mǎ1.指疾驰如风的马。 2.指风。 3.挂在檐间的铁马。风吹相击发声。 4.犹言风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的事物。
马厮 mǎ sī1.马夫的贱称。
马式 mǎ shì1.铜铸而成的骏马的标准式样。
马戴 mǎ dài生卒年不详,字虞臣,曲阳人。他的诗风壮丽,长于抒情写景的小诗。《全唐诗》录存其诗两卷。
马远 mǎ yuǎn/yuàn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治今山西永济),移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绘画世家。光宗、宁宗时任画院待诏。擅画山水,多作一角半边之景,人称“马一角”。亦工人物、花鸟。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有《踏歌图》等存世。
马麦 mǎ mài1.做为马粮的麦。佛教传说,佛受阿耆达婆罗门王请,安居彼国﹐与五百比丘共食三月马麦。是佛十难之一。
江都马 jiāng dū/dōu mǎ1.唐李绪擅长画马,曾封为江都王,因称其所画之马为"江都马"。
赤马劫 chì mǎ jié1.宋理宗淳佑中,柴望上《丙丁龟鉴》十卷,计自秦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255年),至五代后汉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共一千二百馀年,其中牵强附会凡值丙午﹑丁未之年,国家均有乱事发生。丙丁属火,色赤,午为马,未为羊,后因称国家大乱为"赤马劫"或"红羊劫"。
避骢马 bì cōng mǎ1.《后汉书.桓典传》:"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后以"避骢马"指回避侍御史。
马三峰 mǎ sān fēng清代西河大鼓演员。原名马大河,河北高阳人。活动年代在道光至同治年间。在木板大鼓和弦子书唱腔基础上,吸收民歌和戏曲唱腔创造新腔,并用大三弦伴奏,改木板为铁片击节,形成新曲种,后定名“西河大鼓”。
马具装 mǎ jù zhuāng1.战马用的全套铠甲。
马尼拉 mǎ ní lā/lá菲律宾首都和最大港口。人口795万(1991年)。大马尼拉市还包括周围十二个市镇,面积920平方千米,人口近800万。现代工商业和金融业发达。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工业,有制糖、纺织、烟草等部门。港阔水深,可同时停泊二十余艘万吨巨轮。有国际航空站。多名胜古迹,风景秀丽,是亚洲重要旅游中心之一。
钳马衔枚 qián mǎ xián méi钳马:用器具夹住马口,不使鸣叫;衔枚:形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形容古代急行军时听不到马的嘶叫和人的说话声。
马路新闻 mǎ lù xīn wén1.指广泛流传而未经证实的消息。
马勃牛溲 mǎ bó niú sōu马勃:马屁菌;牛溲:车前草。借指不值钱的东西。
倚马长才 yǐ mǎ cháng cái倚:靠着。有倚在战马前起草文章就可以迅速完稿的才能。比喻才思敏捷。
牛溲马渤 niú sōu mǎ bó牛溲,即牛遗,车前草的别名。马勃,一名马牷,一名屎菰,生于湿地及腐木的菌类。均可入药。比喻虽然微贱但是有用的东西。渤,通勃。
犬马之诚 quǎn mǎ zhī chéng谦称自己的诚意。
裾马襟牛 jū mǎ jīn niú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马牛”。
跑马占荒 pǎo/páo mǎ zhān/zhàn huāng1.犹言跑马占圈。有势力的富人亦用此法强占农民土地。
风吹马耳 fēng chuī mǎ ěr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
马咽车阗 mǎ yān chē tián形容车马繁多,非常热闹。
马思哥油 mǎ sī/sāi gē yóu1.酥油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酥》。
马拉地人 mǎ lā/lá dì/de rén也称“马拉塔人”、“马哈拉施特拉人”。印度的民族之一。约5700万人(1985年)。多信印度教。主要从事农业。
马迟枚疾 mǎ chí méi jí用于称赞各有长处。同“马工枚速”。

马的解释


(馬)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大:马蜂。马勺。
姓。

笔画数:3;
部首:马;
笔顺编号:551


马字开头的组词

马字在中间的组词

马字结尾的组词

马字二字组词

马字三字组词

马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