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丁不识的解释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解释
yī dīng bù shí拼音
《旧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出处
一丁不識繁体
ydbs简拼
ㄧ ㄉㄧㄥ ㄅㄨˋ ㄕㄧˊ注音
常用成语程度
四字成语字数
贬义成语色彩
作谓语、定语;指不识字用法
偏正式成语结构
古代成语年代
目不识丁近义
而云古无类书,此真一丁不识之无知妄作也矣。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例子
not know one's ABC翻译
- 比喻不识字或毫无学问。参见「不识一丁」条。《金瓶梅》第四八回:「菽麦不知,一丁不识。」《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邢生后来做到尚书的人品,你道他眼里那里有你这个一丁不识的佳公子?」
- 义参「目不识丁」。见「目不识丁」条。
- 此处所列为「目不识丁」之典源,提供参考。 #《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列传》弘靖之入幽州也,蓟人无老幼男女,皆夹道而观焉。河朔军帅冒寒暑,多与士卒同,无张盖安舆之别。弘靖久富贵,又不知风土,入燕之时,肩舆于三军之中,蓟人颇骇之。弘靖以禄山、思明之乱,始自幽州,欲于事初尽革其俗,乃发禄山墓,毁其棺柩,人尤失望。从事1>有韦雍2>、张宗厚3>数辈,复轻肆嗜酒,常夜饮醉归,烛火满街,前后呵叱4>,蓟5>人所不习之事。又雍等诟责吏卒,多以反虏名之,谓军士曰:「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6>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军中以意气自负,深恨之。 〔注解〕 (1) 从事︰职官名。汉刺史佐吏,通称为州从事,历代因其制,宋废。 (2) 韦雍:唐朝人,生卒年不详。曾为太子宾客。张弘靖为幽州节度使时,其为观察判官,摄监察御史。主政其间,与张弘靖多改习俗,引起当地居民不满,愤而起乱,遭叛民捕杀。 (3) 张宗厚:唐朝人,生卒年不详。为张弘靖任幽州节度使之从官,与韦雍等俱遭叛民杀害。 (4) 呵叱:大声责骂。叱,音ㄔˋ。 (5) 蓟:地名。唐玄宗开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渔阳,约当今河北省蓟县。 (6) 石:音ㄉㄢˋ,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 〔参考资料〕另可参考:《新唐书.卷一二七.张嘉贞列传》
- 此处所列为「目不识丁」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目不识丁」原作「不识一丁」。据《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列传》载,唐代时,张弘靖被任命为幽州节度使,掌管幽州地方的军政。当他前往幽州上任时,当地百姓夹道观看,看到他乘著轿子走在军队之中,大家都非常惊讶。因为当地的将军都是与士兵一同日晒雨淋,从不坐轿子的,因此对他产生不好的印象。又因幽州为安禄山之乱的发起地,人民向来强悍尚武,张弘靖想改善当地的民风,便毁坏安禄山的坟墓,此举更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感。他的两个从官韦雍、张宗厚行为嚣张跋扈,常吃喝玩乐直到深夜,喝醉酒还要大队人马护送他们回家,烛火照得整条街通亮。看到不满意的事就乱骂大叫,还对士兵说:「现在天下太平,你们会拉弓射箭有什么用?还不如去认识一个『丁』字来得有用!」因为「丁」字是很容易认识的字,如果连「丁」字都不认识,那就接近文盲了。所以这句话不但夸赞了自己,也取笑了长于武艺的兵士。使得士兵们相当地气愤,对他们深恶痛绝。后来「目不识丁」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不识字或毫无学问。
《一丁不识》包含的汉字
-
一yī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纯;专:专一。一心一意。全;满:一生。一地水。相同:一样。颜色不一。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乃;竞:一至于此。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或者:一胜一负。初次:一见如故。助词,表示程度深:“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笔画数:1;部首:一;笔顺编号:1
-
丁dīng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成年男子。人口。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丁zhēng〔丁丁〕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笔画数:2;部首:一;笔顺编号:12
-
不bù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没有不fǒu古同“否”,不如此,不然。没有笔画数:4;部首:一;笔顺编号:1324
-
识(識)shí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刵g )。识途老马。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识(識)zhì记住:博闻强识。标志,记号。笔画数:7;部首:讠;笔顺编号:4525134
网友查询:
- mài xiù shǔ lí 麦秀黍离
- qián kě shǐ guǐ 钱可使鬼
- chóng pā lèi zǎo 重葩累藻
- zào yán shēng shì 造言生事
- jìn xián jìn néng 进贤进能
- qīng shǒu qīng jiǎo 轻手轻脚
- chèn xīn rú yì 趁心如意
- yán chuán shēn jiào 言传身教
- yī bō xiāng chuán 衣钵相传
- hǔ shì yīng lín 虎视鹰瞵
- sè jí shì kōng 色即是空
- shé fēng rú huǒ 舌锋如火
- hú tiān hú dì 胡天胡帝
- bān háng xiù chū 班行秀出
- chuī shā zuò fàn 炊砂作饭
- fú jì làng zōng 浮迹浪踪
- zhān tǐ tú zú 沾体涂足
- zhěn gē hàn mǎ 枕戈汗马
- shū jǐng yì shuǐ 杼井易水
- wèi bǔ xiān zhī 未卜先知
- liào qiào chūn hán 料峭春寒
- qiān qí zhǎn guó 搴旗斩馘
- sǎo guō guā zào 扫锅刮灶
- yú gōng yí shān 愚公移山
- huǐ qí shǎo zuò 悔其少作
- bù gē huò ān 怖鸽获安
- rěn jùn bù zhù 忍俊不住
- dài jià cáng zhū 待价藏珠
- guī qù lái xī 归去来兮
- mí rì lèi yè 弥日累夜
- yìng tiān shòu mìng 应天授命
- lǚ jiàn dié chū 屡见叠出
- zuò yú tú tàn 坐于涂炭
- tóng yù jī luǒ 同浴讥裸
- háo táo dà kū 号咷大哭
- shào fù dù mǔ 召父杜母
- fā fèn wàng cān 发愤忘餐
- bīng sàn wǎ jiě 冰散瓦解
- yuān jiǎ cuò àn 冤假错案
- nèi zhòng wài qīng 内重外轻
- jiǎ tú miè guó 假途灭虢
- shū hū zhī jiān 倏忽之间
- wáng guó miè zhǒng 亡国灭种
- àn yǒu kōng liáng 暗牖空梁
- bù chěng zhī tú 不逞之徒
- bù hé shí jì 不合实际
- rú rù wú rén zhī dì 如入无人之地
- shì ér fēi zhī, fēi é shì zhī 是而非之,非而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