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解释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解释
zì xiāng máo dùn拼音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出处
zxmd简拼
ㄗㄧˋ ㄒㄧㄤ ㄇㄠˊ ㄉㄨㄣˋ注音
常用成语程度
四字成语字数
贬义成语色彩
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或文章用法
主谓式成语结构
古代成语年代
格格不入 杆格不入近义
这些理论自相矛盾。例子
paradox翻译
类;开封;尺短寸长谜语
相,不能读作“xiànɡ”。正音
- 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语本《韩非子.难势》。【例】他的说法老是自相矛盾,令人无所适从。
- 语本《韩非子.难势》:「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魏书.卷八八.良吏传.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
- 比喻言语或行事前后无法呼应,互相抵触。◎典出《韩非子.难一》。
- ◎1《韩非子.难一》楚1>人有鬻2>楯3>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4>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5>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楯之说也。 〔注解〕 (1) 楚:国名,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 (2) 鬻:音ㄩˋ,卖。 (3) 楯:音ㄕㄨㄣˇ,通「盾」。古代用来抵御敌人兵刃及保护自己的兵器。 (4) 陷:指刺入。 (5) 弗能应:无法回答。 (6) 两誉:尧、舜两人同时都得到最高的赞美。 ◎2《韩非子.难势》客曰:「人有鬻矛与楯者,誉其楯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 矛是攻击的兵器,而盾是用来防御兵器攻击的器具。在《韩非子.难一》中,举了一个故事说:有个楚国人在市集上卖矛和盾。刚开始时先是夸赞他的盾说:「我这面盾非常坚固,任何锋利的东西都刺不破它。」过了一会儿,又夸赞他的矛说:「我这只矛是最锋利的,没有什么东西是它不能刺破的。」这时,有人紧接著问说:「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那结果会是怎样呢?」这一问,让卖矛与盾的人无言以对。典源又见《韩非子.难势》。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自相矛盾」,用来比喻言语或行事前后无法呼应,互相抵触。
《自相矛盾》包含的汉字
-
自zì本人,己身:自己。自家。自身。自白。自满。自诩。自馁。自重(zh恘g )。自尊。自谦。自觉(ju?)。自疚。自学。自圆其说。自惭形秽。自强不息。从,由:自从。自古以来。当然:自然。自不待言。自生自灭。放任自流。假如: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笔画数:6;部首:自;笔顺编号:325111
-
相xiāng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chu俷 )。相符。相继。相间(ji刵 )。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相信。相烦。相问。亲自看(是否中意):相亲。相中(zh恘g )。姓。相xiàng容貌,样子:相貌。照相。凶相。可怜相。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察看,判断:相面。相术(指观察相貌,预言命运好坏的方术)。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辅相。宰相。首相。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化学状态:相态。水蒸气、水、冰是三个相。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状态可用一个数值来确定,这种数值称“相位”。亦称“相角”。姓。笔画数:9;部首:目;笔顺编号:123425111
-
矛máo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头。盾笔画数:5;部首:矛;笔顺编号:54523
-
盾dùn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盾牌(亦喻推托的借口)。后盾。盾形的东西(多指硬币上的纹章):金盾。银盾。矛笔画数:9;部首:目;笔顺编号:331225111
网友查询:
- xián kē yá 闲磕牙
- hóng hú jiāng zhì 鸿鹄将至
- shǒu xià kāo gāo 首下尻高
- líng qī bā suì 零七八碎
- tú tú shì dào 途途是道
- xū táng xuán jìng 虚堂悬镜
- bó mù míng míng 薄暮冥冥
- chén mén rú shì 臣门如市
- jiǎo tà yìng dì 脚踏硬地
- lǎo mǎ shí tú 老马识途
- wǎng shuǐ xíng zhōu 罔水行舟
- jī huǐ xiāo gǔ 积毁销骨
- yù jiē tóng tíng 玉阶彤庭
- liú fēng yú sú 流风余俗
- liú luò tā xiāng 流落他乡
- wén sì qí rén 文似其人
- tuō tuō lā lā 拖拖拉拉
- bá zhì shù zhì 拔帜树帜
- jié tiě zhǎn dìng 截铁斩钉
- jí chě bái liǎn 急扯白脸
- xún dǎo guī jǔ 循蹈规矩
- fèi guó xiàng jǐ 废国向己
- xí dì mù tiān 席地幕天
- jìn rù gòu zhōng 尽入彀中
- jiāng lòu jiù jiǎn 将陋就简
- rú jiāo sì qī 如胶似漆
- tiān qí dì guài 天奇地怪
- dà yán xiāng hài 大言相骇
- yǎo dīng jiáo tiě 咬钉嚼铁
- hū tiān hào dì 呼天号地
- sān wǔ cuò zòng 参武错纵
- qín wáng zhī shī 勤王之师
- chū mén yīng zhé 出门应辙
- hóu mén rú hǎi 侯门如海
- yōu yōu jiǎn jiǎn 优优简简
- mǎi shàng zhǔ xià 买上嘱下
- lè chāng zhī jìng 乐昌之镜
- diū hún sàng dǎn 丢魂丧胆
- mán tiān mán dì 瞒天瞒地
- bù wèn bù wén 不问不闻
- bù dé yào lǐng 不得要领
- bù kě yán yù 不可言喻
- shàng dàng shòu piàn 上当受骗
- qī gǒng bā qiào 七拱八翘
- yī gù zhī róng 一顾之荣
- yī chī yī xǐng 一痴一醒
- kāi gōng méi yǒu huí tóu jiàn 开弓没有回头箭
- dù zhòng mù zhé, xì dà qiáng huài 蠹众木折,隙大墙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