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动听闻的解释

耸动听闻的解释
耸:通“悚”,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解释
sǒng dòng tīng wén拼音
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职臣在宪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风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风旨。’固已耸动听闻矣。”出处
sdtw简拼
四字成语字数
作谓语、定语;指夸大或捏造事实用法
耸人听闻近义
  1. 义参「耸人听闻」。见「耸人听闻」条。
  2. 此处所列为「耸人听闻」之典源,提供参考。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七.洪君畴》近世敢言之士,虽间有之,然能终始一节,明目张胆,言人之所难者,绝无而仅有,曰温陵洪公天锡君畴一人而已。方宝祐间,宦寺肆横,簸弄天纲,外阃朝绅,多山门下,庙堂不敢言,台谏长其恶,或饵其利,或畏其威,一时声燄,真足动摇山岳,回天而驻日也。乙卯元正,以公为御史。公来自孤远,时莫知为何如人。首疏1>以正心格君为说,且曰:「臣职在宪府2>,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风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风旨。」固已耸动听闻矣。 〔注解〕 (1) 疏:古代臣下进呈君王的奏章。 (2) 宪府:御史治事的地方,指御史台。
  3. 此处所列为「耸人听闻」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耸人听闻」原作「耸动听闻」。耸,惊骇、惊动的意思。听闻,所听到的事情。「耸人听闻」的意思是指人对于所听到的事情感到惊骇。宋朝周密所撰《齐东野语》这本书记载很多南宋旧事,而〈洪君畴〉一文是写洪君畴的生平事迹。洪君畴,名天锡,宋朝泉州晋江人。理宗宝祐年间,宦官、外戚为祸,却没人敢上书弹劾,那时洪君畴恰好被任命为御史,他一向敢于直言,任职后在首次上呈的奏章,强调身为御史,应以公正无私的心,匡正君主行为,并且说:「职责所在,不但不能奉承大臣的旨意,也不敢奉承陛下的旨意。」当然,这种看法和官场谄媚风气相达异,使人听到这些话后大为惊骇、震憾。后来「耸人听闻」这句成语可能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表示使人听后大为惊骇。出现「耸人听闻」的书证如《野叟曝言.第三五回》:「文白以区区一衿,敢于指斥其短,欲诛戮其身,真可谓不畏强御者矣!比著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李膺破柱,更足耸人听闻!」
来源:成语典

《耸动听闻》包含的汉字

  • 耸(聳)sǒng高起,直立:高耸入云。耸立。耸拔。耸峙。惊动:耸动。耸人听闻。聋:耸昧(又聋又瞎,引申为昏聩)。笔画数:10;部首:耳;笔顺编号:3434122111
  • 动(動)dòng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动。波动。浮动。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动(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动动全国”)。使开始发生:发动。使用:动用。动武。动问(客套话,请问)。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动。动人心弦。娓娓动听。动容。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动荤腥。非静止的:动画。可变的:动产。行为:举动。动作。常常:动辄得咎。静笔画数:6;部首:力;笔顺编号:115453
  • 听(聽)tīng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力。听写。听觉。聆听。洗耳恭听。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听计从。任凭,随:听任(r坣 )。听凭。听之任之。治理;判断:听讼(审理案件)。听政。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一听可口可乐。笔画数:7;部首:口;笔顺编号:2513312
  • 闻(聞)wén听见: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听见的事情,消息:新闻。传闻。见闻。出名,有名望:闻人。闻达。名声:令闻(好名声)。丑闻。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姓。笔画数:9;部首:门;笔顺编号:425122111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