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的组词

侯甸 hóu/hòu diàn/tián/shèng1.侯服与甸服。古代王畿外围千里以内的区域。
县侯 xiàn/xuán hóu/hòu1.爵名。汉制,列侯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三国魏定制:凡国,王﹑公﹑侯﹑伯﹑子﹑男六等,次县侯,次乡侯,次亭侯,次关内侯。晋亦有县侯。南朝陈置开国县侯。至宋始废。
史侯 shǐ hóu/hòu1.后汉少帝刘辩的初称。
昌侯 chāng hóu1.鲳鱼的别名。又名鲳鯸﹑昌鼠。昌,美。以味美故名。见明彭大翼《山堂肆考.鲳鱼》。
武侯 wǔ hóu/hòu1.三国蜀诸葛亮死后谥为忠武侯,后世称之为武侯。
封侯 fēng hóu/hòu1.封拜侯爵。 2.泛指显赫功名。
屑侯 xiè hóu/hòu1.杂有姜桂碎末的干粮。
布侯 bù hóu1.布制的箭靶。
康侯 kāng hóu/hòu1.即周武王弟姬封,初封于康,故称。
散侯 sàn/sǎn hóu/hòu1.古代无职守或封邑的侯爵。
贯侯 guàn hóu/hòu1.中靶。
进侯 jìn hóu/hòu1.进升侯爵。
醉侯 zuì hóu/hòu1.对好酒善饮者的美称。
长侯 cháng hóu1.诸侯之长。 2.指镇守一方的长官。 3.官名。千总的别称。
鞠侯 jú hóu/hòu1.猿猴的别称。
故侯瓜 gù hóu/hòu guā1.即东陵瓜。语出《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东陵瓜后又称故侯瓜。常用为失意隐居之典。
五侯鲭 wǔ hóu/hòu qīng1.指汉代娄护合王氏五侯家珍膳而烹饪的杂烩。五侯,汉成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时同日封侯,号五侯。鲭,肉和鱼的杂烩。《西京杂记》卷二:"五侯不相能,宾客不得来往。娄护﹑丰辩,传食五侯间,各得其欢心,竞致奇膳,护乃合以为鲭,世称五侯鲭,以为奇味焉。"后用以指佳肴。
侯伏侯 hóu/hòu fú hóu/hòu1.复姓。北周有侯伏侯龙恩。见《周书.武帝纪上》。
武侯祠 wǔ hóu/hòu cí在四川省成都市区西南。西晋末成汉李雄为纪念三国蜀相武乡侯诸葛亮而建。明初并入刘备的昭烈庙。今祠为1672年重建。前进为刘备殿,供刘备塑像;后进为诸葛亮殿,供诸葛亮贴金像,西侧为其子诸葛瞻、孙诸葛尚塑像。两厢为文武大臣塑像。后夹道侧有刘备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猥朝侯 wěi zhāo/cháo hóu/hòu1.即猥诸侯。
秦侯瓜 qín hóu/hòu guā1.秦东陵侯召平所种的瓜。 2.泛指甜美之瓜。
富人侯 fù rén hóu/hòu1.即富民侯。《后汉书.鲜卑传》:"﹝武帝﹞既而觉悟,乃息兵罢役,封丞相为富人侯。"李贤注:"封丞相车千秋为富人侯,以明休息,思富养人。"按,李贤等为避唐太宗讳,故改"民"为"人"。后借指贤明的执政者。
封侯骨 fēng hóu/hòu gǔ/gū1.封侯的骨相。
张侯论 zhāng hóu/hòu lùn/lún1.《论语》第一次的改订本。共二十篇。西汉末安昌侯张禹根据《鲁论》(鲁人所传《论语》)并吸收《齐论》(齐人所传《论语》)编定,故名。东汉末郑玄注《论语》,又混合《张侯论》和《古论》(出孔壁中的《论语》),成为现行的《论语》。参阅三国魏何晏《序》﹑《隋书·经籍志》﹑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论语》。
都乡侯 dū/dōu xiāng hóu/hòu1.东汉所封侯国名,在列侯之下,关内侯之上。
隐侯体 yǐn/yìn hóu/hòu tǐ/tī/bèn1.即永明体。
雍齿封侯 yōng chǐ fēng hóu/hòu1.雍齿汉初沛人,从汉高祖刘邦起兵,虽从战有功,终因尝窘辱刘邦,为邦所不快。及刘邦即位,诸将未行封,人怀怨望。刘邦从张良言,先封雍齿为什邡侯,于是诸将皆喜曰:"雍齿尚侯,吾属无患矣。"见《史记.留侯世家》。后用为不计宿怨的典实。
七贵五侯 qī guì wǔ hóu/hòu1.泛指权贵显宦。
四姓小侯 sì xìng xiǎo hóu/hòu1.指东汉明帝外戚樊﹑郭﹑阴﹑马四姓的子弟。
文房四侯 wén fáng sì hòu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

侯的解释


hóu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侯爵。侯门。公侯。封侯。诸侯。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
姓。


hòu
〔闽侯〕地名,在中国福建省。

笔画数:9;
部首:亻;
笔顺编号:325131134


侯字开头的组词

侯字在中间的组词

侯字结尾的组词

侯字二字组词

侯字三字组词

侯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