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的组词

河蚌 hé bàng/bèng双壳纲,珠蚌科,无齿蚌属贝类的通称。外形为椭圆或卵圆形。壳薄易碎。胶合部窄,无齿。雌雄异体。肉可供食用,或作饲料。有的能用来淡水育珠,如背角无齿蚌。
灵蚌 líng bàng/bèng1.即蚌。因能产珠﹐故称。
珠蚌 zhū bàng/bèng1.能产珍珠的蚌。 2.喻指明月。
老蚌 lǎo bàng/bèng1.对有贤子者的誉称。
胎蚌 tāi bàng/bèng1.怀珠之蚌。
蚌埠 b èng bù1.中国市名。在安徽省北部,相传因盛产河蚌而得名。
蚌壳 bàng ké1.蚌的外壳。古代常用来占卜。
蚌江 bàng jiāng1.蟹的一种。蚌﹐通"蜂"。
蚌泪 bàng lèi1.蚌内分泌的液体。传说以大蚌含胎结珠未就如泪者﹐沥取和色﹐用以作画﹐欲日见者于日中画﹐欲夜见者于月下画。
蚌盘 bàng pán1.即螺钿。镶嵌蚌壳作为装饰的漆器。
蚌研 bàng yán1.蚌形砚。
蚌胎 bàng tāi1.指珍珠。古人以为蚌孕珠如人怀妊﹐并与月的盈亏有关﹐故称。语本《文选.扬雄》:"方椎夜光之流离﹐剖明月之珠胎。"李善注:"明月珠,蚌子珠,为蚌所怀,故曰胎。" 2.比喻精粹的学识。 3.指优秀的作品。
蚌蛤 bàng gé1.亦作"蜯蛤"。 2.蚌与蛤。长者通曰蚌﹐圆者通曰蛤。诗文中常混用以称蚌。
蚌蜃 bàng shèn1.蚌和大蛤。古代常混用以指蚌。
蚌蠃 bàng luǒ1.亦作"蚌螺"。 2.蚌和螺。亦泛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蚌蠧 bàng dù1.即白蚁。蚌﹐通"蜂"。
蚌酱 bàng jiàng1.蚌肉做成的酱。
螺蚌 luó bàng/bèng1.亦作"螺蚄"。亦作"螺蜯"。 2.螺与蚌。亦泛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鱼蚌 yú bàng/bèng1.鱼和蚌。泛指鳞介类水产。
鹬蚌相持 yù bàng xiāng chí《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鹬蚌相斗 yù bàng xiāng dòu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鹬蚌相争 yù bàng xiāng zhēng“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剖蚌得珠 pōu bàng dé zhū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同“剖蚌求珠”。
瓦器蚌盘 wǎ qì bàng pán泛指粗陋的食器。形容生活俭朴。
老蚌珠胎 lǎo bàng zhū tāi指老妇人得子。
蚌孕双珠 bàng yùn shuāng zhū1.旧时比喻二女共事一夫。
蚌病成珠 bàng bìng chéng zhū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蚌病生珠 bàng bìng shēng zhū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同“蚌病成珠”。
蚌鹬争衡 bàng yù zhēng héng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蚌鹬相持 bàng yù xiāng chí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徒使第三者得利。

蚌的解释


bàng
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蚌胎(指珍珠)。


bèng
〔蚌埠(b?)〕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笔画数:10;
部首:虫;
笔顺编号:2512141112


蚌字开头的组词

蚌字在中间的组词

蚌字结尾的组词

蚌字二字组词

蚌字三字组词

蚌的组词(三字词语)有: 汉东蚌 蚌中月

蚌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