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的组词

二史 èr shǐ1.左史与右史。 2.太史与国史。自东汉,史官与历官始分为二职,以后历代相沿,惟辽设国史馆,合二职为一。
侯史 hóu/hòu shǐ1.复姓。
十史 shí shǐ1.唐时,《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十部正史合称"十史"。
史匠 shǐ jiàng1.指无史才而只重视文字形式的人。
史学 shǐ xué1.研究﹑编纂人类社会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历史的学问。 2.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参阅《唐会要.贡举中》。
史家 shǐ jiā/gū/jie1.史官或历史学家。 2.史书流派。
史德 shǐ dé1.指史家守正不阿的品德。
史文 shǐ wén1.历史文献。
史案 shǐ àn1.指因修史而周纳成的狱案。《痛史》有《庄氏史案》。 2.历史定论。
史皇 shǐ huáng1.指苍颉。传说最早发明文字的人。
史职 shǐ zhí1.史官;史官的职务。
史识 shǐ shí/zhì1.修史的见识。
史诗 shǐ shī以叙述历史为内容的长诗,多记述重大史事或英雄传说:长征史诗|荷马史诗。
史课 shǐ kè1.研读史书的日课。
史鉴 shǐ jiàn1.泛称史籍。《史记》与《资治通鉴》为我国史书代表著作,故用二者为我国史籍的代称。
汉史 hàn shǐ1.指《东观汉记》。亦泛指汉代史书。
祭史 jì/zhài shǐ1.犹祝史。古代主祭祀之官。
箫史 xiāo shǐ1.古代传说中善吹箫的人。汉刘向《列仙传.箫史》:"箫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后以"箫史"泛指如意郎君。
备史 bèi shǐ1.犹言全史。
诸史 zhū shǐ1.众史官。 2.各种史书。
闾史 lǘ shǐ1.古代闾巷的小吏。
历史剧 lì shǐ jù指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戏剧。
历史观 lì shǐ guān/guàn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属于世界观的一部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是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御史台 yù shǐ tái/tāi1.官署名。专司弹劾之职。西汉时称御史府,东汉初改称御史台,又名兰台寺。梁及后魏﹑北齐或谓之南台,后周则称司宪。隋及唐皆称御史台。惟唐一度改称宪台或肃政台,不久又恢复旧称。明洪武十五年改为都察院,清沿用,御史台之名遂废。参阅《通典.职官六》﹑《明会要.职官五》。
青史留名 qīng shǐ liú míng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作册内史 zuò cè nèi/nà shǐ1.古代官名。
史策丹心 shǐ cè dān xīn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经史子集 jīng shǐ zǐ jí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御史中丞 yù shǐ zhōng chéng1.官名。汉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的助理。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纠察百僚,其权颇重。东汉以后不设御史大夫时,即以御史中丞为御史之长。北魏一度改称御史中尉。唐宋虽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即以中丞代行其职。
青袍御史 qīng páo yù shǐ1.指带御史衔的幕官。

史的解释


sh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史。内史。
古代官职:刺史。御史。
姓。

笔画数:5;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34


史字开头的组词

史字在中间的组词

史字结尾的组词

史字二字组词

史字三字组词

史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