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的组词

门旗 mén qí亦作“门旂”。1.皇帝的仪仗之一。2.军阵、军营门前的旗子。
降旗 jiàng/xiáng qí把旗子降下。
丹旗 dān qí1.红色的旗帜。
党旗 dǎng qí代表一个政党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底色为红色,左上角是黄色的锤子和镰刀标识。红色象征革命,锤子和镰刀表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凤旗 fèng qí1.《史记.李斯列传》:"建翠凤之旗。"后即用"凤旗"指以鸟羽装饰或绘有凤凰图饰的旗。
旗头 qí tóu/tou1.旗帜的上部。 2.队前掌旗的人。 3.兵卒之长。 4.以旗为编制单位的军队首领。 5.旗人妇女之发髻。
旗帐 qí zhàng1.旌旗与帷帐。
旗常 qí cháng1.旗与常。旗画交龙﹐常画日月﹐是王侯的旗帜。语本《周礼.春官.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旗……王建大常﹐诸侯建旗。" 2.借指王侯。
旗旌 qí jīng1.旌旗。
旗旛 qí fān1.亦作"旗幡"。 2.旌旗。
旗杆 qí gān/gǎn1.同"旗竿"。
旗袍 qí páo一种女式长袍。原指满族一种代表性的服装。因满人别称“旗人”,故名。款式和结构简单,圆领,捻襟(大襟),紧身袖,四面开衩,带扣襻。随着社会的发展,款式也在不断演变,现今的款式一般为:立领右开大襟,紧腰身,长至膝下,两侧开叉,并有长短袖或无袖之分。旗袍穿着爽身合体,轻盈秀美,端庄大方。
祭旗 jì/zhài qí1.古代出师前举行的一种祭祀仪式。
离旗 lí qí1.鸾旗。
彩旗 cǎi qí1.彩色的旗子。古用作仪仗。 2.现用于会场布置以及游行﹑庆祝等活动。
车旗 chē qí1.车和旗。古时的车乘和旌旗有等级规定。
轩旗 xuān qí1.指使臣的车驾仪仗。
銮旗 luán qí1.銮旗。
五色旗 wǔ sè/shǎi qí1.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二七年中华民国的国旗,由红﹑黄﹑蓝﹑白﹑黑五色横列组成,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2.因民国初年由北洋军阀控制政权﹐故亦用以代指北洋军阀的统治﹐或借指北洋军阀。
厢黄旗 xiāng huáng qí1.镶黄旗。清代八旗之一。参见"八旗"。
杏黄旗 xìng huáng qí1.杏黄色的旗帜。传统戏曲﹑小说中多指绿林好汉聚众起事的义旗。 2.杏黄色的旗帜。佛道神怪作战时的帅旗。
玄武旗 xuán wǔ qí1.绘有龟形的旗帜,作北面或后面军阵的标志,亦用作仪仗。
百脚旗 bǎi jiǎo qí1.一种竖立的旗帜。两边为锯齿形。古代王公出行﹐用作前导。
红旗手 hóng/gōng qí shǒu1.指先进人物。
青龙旗 qīng lóng qí1.绘有龙形的青旗。代表东方。
重整旗鼓 chóng zhěng qí gǔ整:整顿,收拾。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八旗制度 bā qí zhì dù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1601年努尔哈赤在牛录组织基础上,初建黄、红、蓝、白四旗。1615年增建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旗,共为八旗。初建时兼有军事、行政、生产职能。后利用八旗军队加强对各族人民控制,其生产意义渐小。清亡后瓦解。
旌旗卷舒 jīng qí juǎn shū舒:展开。战旗随风飘动,有时卷起,有时展开。比喻战事持续。
旗开取胜 qí kāi qǔ shèng形容战斗顺利,一出兵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旗扁银两 qí biǎn/piān yín liǎng1.清制﹐发给新中式举人﹑进士树旗立匾于宅门的银两。

旗的解释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zh?),多是长方形或方形: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笔画数:14;
部首:方;
笔顺编号:41533112211134


旗字开头的组词

旗字在中间的组词

旗字结尾的组词

旗字二字组词

旗字三字组词

旗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