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过乡的解释

衣锦过乡的解释
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解释
yī jǐn guò xiāng拼音
《新唐书·于高张传》:“吾乃送公衣锦过乡邪!”出处
yjgx简拼
一般成语程度
四字成语字数
来源:简编版
  1. 功成名就后荣归乡里。《新唐书.卷一○四.张行成传》:「太子驻定州监国,谓曰:『吾乃送公衣锦过乡邪!』」也作「衣锦还乡」。
来源:修订版
  1. 义参「衣锦还乡」。见「衣锦还乡」条。
  2. 此处所列为「衣锦还乡」之典源,提供参考。 #《梁书.卷九.柳庆远列传》柳庆远字文和,河东解人也。……霸府建,以为太尉从事中郎。高祖受禅,迁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加征虏将军,封重安侯,食邑千户。母忧去职,以本官起之,固辞不拜。天监二年,迁中领军,改封云杜侯。四年,出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高祖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之忧矣。」〔参考资料〕另可参考:《南史.卷三八.柳元景列传》
  3. 此处所列为「衣锦还乡」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衣锦还乡」的「衣」作动词,穿著的意思。「衣锦」指身著华美的衣服。锦绣华贵的衣服则是显贵者的服饰,如《诗经.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锦衣狐裘。」便是形容君王穿著锦衣狐裘,十分有威仪的样子。后来在《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中,韩生劝项羽建都关中,项羽拒绝了,并回答:「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意思是说,一个人功成名就之后如果不回到故乡,就好像穿著锦衣在夜里行走,荣显不为人知。所以「衣锦」即指功成名就之意。典源文中,传主柳庆远(西元458∼514),字文和,南朝梁河东解人。齐时为魏兴太守、襄阳令。后萧衍起兵,柳庆远为之运筹帷幄,受到信任。建国后重用柳庆远,封为云杜侯,后累官至雍州刺史。河东为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之地,雍州则包括今陕西、甘肃的大部分及青海额济纳等地,柳庆远要去雍州上任,途中必先经过家乡,故高祖为柳庆远饯别之时,说道:「你这次前往雍州上任,顺便功成名就回到故乡,而且西边的疆域也因为有你镇守,我从此没有后顾之忧了。」后来「衣锦还乡」被用来形容人功成名就后荣归故乡。
来源:成语典

《衣锦过乡》包含的汉字

  • 衣yī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衣服。衣着(zhu?)。衣冠。衣架。衣锦还(hu俷 )乡。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衣。糖衣。肠衣。中医把胎盘和胎膜统称为“胞衣”。姓。笔画数:6;部首:衣;笔顺编号:413534
  • 锦(錦)jǐn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锦旗。锦屏。锦标。锦绣(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喻美丽或美好,如“锦锦山河”、“锦锦前程)”。锦上添花。鲜明美丽:锦霞。锦缎。锦笺。锦鸡(鸟,形状和雉相似,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长,雌的羽毛暗褐色。饲养供玩赏)。笔画数:13;部首:钅;笔顺编号:3111532511252
  • 过(過)guò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过江。过账。过程。过渡。过从(交往)。经过。经过某种处理方法:过秤。过磅。过目。超出:过于。过度(d?)。过甚。过奖(谦辞)。过量(li刵g )。过剩。过犹不及。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过电影。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过一过。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过儿。错误:过错。记过。功过(過)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过。用过。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过来。走过去。功过(過)guō姓。功笔画数:6;部首:辶;笔顺编号:124454
  • 乡(鄉)xiāng泛指小市镇:乡村。穷乡僻壤。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家乡。故乡。乡井。乡里(a.家庭久居的地方;b.同乡的人)。乡党(乡里)。乡试。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领导。城笔画数:3;部首:乙;笔顺编号:553

网友查询: